违规受罚、项目违约,在考虑生存发展要务的同时,这也是一些信托公司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今年以来,信托行业的风险事件仍时有发生,而来自监管的罚单也未有减少迹象。与此同时,有数据显示,超六成的信托公司盈利下滑。业内认为,重罚之下,信托公司会更加重视合规发展,在行业趋向良性发展的同时,信托公司也将承受阵痛。而信托公司回归“受人之托 代人理财”本源,获得投资者的长久青睐还有待时日。
>>>>>>>>>>>>股权投资<<<<<<<<<<<<<<<<<<<
两百万级处罚三单
从今年3月起,6家信托公司接到罚单共7张,罚款总额近900万元,已超过去年罚单总额的半数。
三单200万元以上罚单分别来自中国银保监会广东银保监局和上海银保监局。今年3月,广东粤财信托因“证券投资类信托业务管理不到位、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杠杆比例违反监管要求、违规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、未对同业业务资金来源与运用加强期限错配管理、违规开展银信合作业务”等违规事由罚款220万元,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和罚款处罚。
上海银保监局的两张百万罚单来自今年5月,分别是中泰信托和华宝信托。具体事由是:2015年7月,中泰信托违规承诺某信托财产不受损失,按《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》第二十八条、《行政处罚表》第二十七条规定,上海银保监局对该公司给予警告处罚,并没收违法所得264.36万元。2018年3月,华宝信托违规发放某信托贷款被用于证券交易;2017年8月,该公司开展某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时,对个人理财资金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未尽合规审查义务;2016年11月、2018年2月,该公司部分投资类银信理财资金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,被责令改正并处罚210万元。与此同时,从华宝信托近期披露的临时公告看,该公司还面临多个信托计划违约问题。
面对处罚和违约,部分信托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未来将加强合规管理,积极稳妥推进各类业务。信托分析人士认为,违规受罚、项目违约,部分信托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可谓“内忧外患”、困难重重。从近年的处罚事由看,监管不仅查存量还会“翻旧账”,这表明监管处罚事由更为具体和明确,也是监管趋严的表现之一。
房地产信托需慎重
在今年的罚单中,北方信托因“违规发放房地产自营贷款,以及利用信托资金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”被天津银保监局罚款80万元,相关责任人也被罚人民币5万元。而这并不是北方信托第一次因房地产项目被罚,2017年,北方信托曾因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被罚款20万元。
房地产信托是信托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,从近期的数据看,房地产类集合信托的募集规模有所下滑,但重要性不减。据用益信托统计,今年4月,房地产类集合产品的募集规模为421.50亿元,比重依旧占据首位。就拿北方信托来说,粤泰股份4月份的一份公告显示,与北方信托达成全面合作协议,涉及授信规模48亿元。
“信托公司面临着转型的难题,房地产信托成为转型时期盈利的重要支撑。但由于监管的持续收紧,监管层再次强调房住不炒的长期调控决心,房地产市场受到压制,融资需求短期有被压缩之虞。”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说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进入4月,房地产类信托和基础产业信托的违约事件开始增加。据不完全统计,4月共有6家信托公司的7款产品发生违约事件,涉及金额35.32亿元。4月发生的违约项目中,基础产业类信托4款,房地产类信托2款,工商企业类1款。帅国让认为,信托公司在合规展业的同时,对于房地产信托的风险也需引起注意和警惕。
违规成本不容小觑
从数量上看,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罚单,相较于行业万亿元的体量而言,或许只是小数。但对于艰难转型的信托公司,或许不是小事。
“严监管的主基调仍会延续,处罚对信托公司在部分业务领域的开展以及公司品牌都有一定影响。”帅国让说。有信托公司在研报中分析,行政处罚对信托公司影响颇大,会对信托公司的公司声誉、监管评级、业务开展、对外投资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。
当前,在资管新规引领下,银信保证等金融子行业同台竞争,而回归“受人之托,代人理财”的业务本源,靠的是什么?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,品牌是立身的口碑,更是无形的价值,投资者信任是资管机构最重要的无形资产,信托公司应形成自身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,从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。
用益信托在分析今年4月集合信托项目表现时发现,在忽略集合信托项目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形下,大型知名的信托公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大,而中小型的信托公司只有靠产品收益率高一些才能吸引投资者。